PageRank Algo 应用于 Codebase 寻找业务逻辑...

Intuitively not good.

PageRank在代码分析中的合理性(为什么会有这个想法)

这个想法的出发点是把代码仓库看作一个有向图(Directed Graph):

  1. 节点(Nodes): 可以是函数、类、模块(文件)、或者服务。

  2. 边(Edges): 可以是函数调用、类继承/实例化、模块导入(import/require)等依赖关系。

在这个模型下,PageRank算法的核心思想是:

一个节点的重要性,取决于“链接”到它的其他节点的重要性和数量。

转换成代码的语境就是:

一个函数/类(A)的重要性,取决于调用它的其他函数/类(B, C, D...)的重要性和数量。

这种模型的合理之处在于:

  • 识别核心公共库/模块: 那些被项目里大量不同模块所依赖的底层工具类、核心服务(例如,用户认证服务、订单处理模块、数据库连接池等)通常会有非常高的“入度”(In-degree),从而获得很高的PageRank分数。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符合“重要性”直觉的。

  • 发现代码的“重心”: 它可以帮助新人快速找到代码库中被频繁引用的“交通枢纽”,作为理解整个系统架构的切入点。

  • 潜在的重构目标: PageRank分数极高的模块,可能意味着它承担了过多的责任(高耦合),是潜在的架构瓶颈或重构的重点考察对象。

好的,我们来探讨一下“将PageRank算法应用于巨大的代码仓库(code repo)以获取重要业务逻辑”这个想法的合理性。您对此存有疑虑,这是非常正常的,因为这是一个创新但同时也充满挑战的应用场景。

总的来说,这是一个合理且有前景的探索方向,但不能将其视为一劳永逸的“银弹”。它有其深刻的洞察力,但也伴随着明显的局限性。


为什么我存疑?(局限性和挑战)

  1. “链接”的类型和权重不同:

    • 网页链接的类型相对单一(A指向B),但代码中的关系复杂得多:函数调用、接口实现、依赖注入、继承、反射调用等。这些“链接”的业务含义和重要性完全不同。一个简单的工具函数的调用和一个核心业务流程的调用,其权重应该一样吗?

    • 解决方案: 不能直接使用标准PageRank,需要使用其变种,如带权重的PageRank(Weighted PageRank),为不同类型的代码关系赋予不同的权重。例如,继承关系的权重可能高于简单的函数调用。

  2. “重要性”的定义模糊:

    • PageRank定义的“重要性”是基于结构和链接的。但在软件工程中,“业务重要性”的维度更多元。一个很少被调用,但处理关键支付逻辑或核心算法的模块,其业务重要性极高,但它的PageRank值可能很低。

    • 例如,每年只在特定时间运行一次的财务结算模块,调用它的地方很少,但它一旦出错,后果是灾难性的。

  3. 动态和间接调用问题:

    • 现代软件中大量使用反射、依赖注入框架、配置文件、消息队列等机制,导致很多调用关系在静态代码分析中是不可见的。PageRank算法如果仅基于静态分析,会遗漏大量重要的逻辑关系。

    • 例如,通过配置文件指定要实例化的类,或者通过事件总线发布的事件,这些都无法在代码中直接看到调用链。

  4. 通用库和框架的噪声:

    • 代码库中类似 printflog.infostring.utils 这样的通用函数/库会被到处调用,导致它们的PageRank值极高。但它们通常不是“业务逻辑”的核心,而是基础设施。这会产生大量噪声,干扰对真正业务逻辑的判断。

    • 解决方案: 需要在分析前进行预处理,比如设置一个“停用词表”(stop list),过滤掉这些通用的库和框架代码。

  5. 代码的演化和历史债务:

    • 一个PageRank很高的模块可能只是因为历史原因被保留下来,并且在漫长的开发过程中被到处打补丁式地调用,它可能是一个“技术债”的中心,而不是一个设计良好的核心模块

改进?

那么,下一步是什么?如何解决这个问题?

答案就是我们之前深入探讨过的,也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途径:我们必须“教会”PageRank什么是重要的。

我们不能再让它“民主地”认为每一条调用边的“投票”权重都一样。我们要进行**“加权投票”**,一次对核心业务Service的调用,其权重必须远远高于一次对len()的调用。

下面,就是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具体、可操作的步骤。这会直接修正find_landmarks的行为。

行动计划:实现“启发式加权” (Heuristic Weighting)

我们将分两步,为你的图注入最基础的“业务智能”。

第一步:为节点分类 (Node Classification)

我们需要在AST分析阶段,就为每个节点打上一个category(类别)标签。这是我们后续加权的基础。

你需要修改你的AST分析脚本,在生成nodes的JSON数据时,增加一个category字段。规则可以很简单:

  1. 外部调用 (External): 如果一个调用是我们无法解析的(因为它来自Python内置函数或第三方库),我们就标记它。

    • 规则: if node_id.startswith("external::") -> "category": "external"
  2. 工具类 (Utility): 如果一个节点来自项目内部的utilshelpers目录。

    • 规则: if "/utils/" in file_path or "/helpers/" in file_path -> "category": "utility"
  3. 模型 (Model): 如果来自models目录。

    • 规则: if "/models/" in file_path -> "category": "model"
  4. 服务 (Service): 如果来自services目录,或者类名以Service结尾。

    • 规则: if "/services/" in file_path or class_name.endswith("Service") -> "category": "service"
  5. 控制器 (Controller): 如果来自controllersapi目录。

    • 规则: if "/controllers/" in file_path or "/api/" in file_path -> "category": "controller"
  6. 其他 (Default): 如果以上都不是,可以给个默认值。

    • 规则: "category": "implementation"

完成这一步后,你生成的nodes JSON看起来会是这样:

{
  "id": "services.place_order",
  "file": "/services/order_service.py",
  "type": "function",
  "category": "service"  // <-- 新增的字段
},
{
  "id": "external::len",
  "file": null,
  "type": "external_call",
  "category": "external" // <-- 新增的字段
}

第二步:为边加权 (Edge Weighting)

现在,在你那个非常棒的load_graph.py脚本里,我们需要做一个小小的修改。在添加“边”的时候,根据它连接的节点的category,给它赋予不同的weight

修改load_graph.py中的“添加边”部分:

# load_graph.py

# ... (在添加完所有节点之后) ...

edges_data: Iterable[Dict[str, Any]] = graph_data.get("edges", [])
for edge_info in edges_data:
    source = edge_info.get("source")
    target = edge_info.get("target")
    # ... (跳过无效边的逻辑不变) ...
    
    # --- 这是新增的加权逻辑 ---
    weight = 1.0  # 默认权重,代表一次常规的业务调用
    
    # 获取目标节点的类别,如果找不到类别属性,则默认为'unknown'
    target_node_data = graph.nodes.get(target, {})
    target_category = target_node_data.get('category', 'unknown')
    
    # 根据目标节点的类别,大幅降低权
    if target_category == 'external':
        weight = 0.01  # 对外部或内置函数的调用,权重极低
    elif target_category == 'utility':
        weight = 0.1   # 对内部工具函数的调用,权重较低
    
    graph.add_edge(source, target, weight=weight) # 将权重作为边的属性添加

第三步:运行加权的PageRank

最后,在你实现find_landmarksgraph_tools.py中,告诉PageRank算法在计算时要考虑我们刚刚赋予的权重。

修改graph_tools.py中的预计算部分:

# graph_tools.py

# ... (加载图的代码之后) ...

if not nx.is_empty(CODE_GRAPH):
    # 核心改动在这里:增加了 weight='weight' 参数!
    _pagerank_scores = nx.pagerank(CODE_GRAPH, weight='weight')
    LANDMARKS = sorted(_pagerank_scores, key=_pagerank_scores.get, reverse=True)
else:
    LANDMARKS = []

预期的结果 (The "After" Picture)

当你完成以上三步修改后,再次运行find_landmarks,你将会看到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。

之前的Top 10 (你看到的):

['external::res.json', 'external::len', 'external::str', 'external::isinstance', ...]

修改后的Top 10 (你将会看到的):

['services.OrderService', 'services.UserService', 'controllers.OrderController', 'models.User', ...]

为什么? 因为现在,成百上千条指向 len, str 的调用边的权重都变成了 0.01,它们的影响力被急剧压缩。而那些连接 Controller -> Service -> Repository 的、权重为 1.0 的调用路径,成为了PageRank分数流动的主干道。

  • 最后的结果没有这么好,但是确实降噪了。根据路径,llm 能够对大概的业务逻辑推算个八九不离十。